江户幕府十五代将军中,有四个将军的名字为什么没有“家”?

江户幕府十五代将军中,有四个将军的名字为什么没有“家”?

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,有一种独特的家族命名制度,叫做“通字”。这种命名方式要求家族世代成员的名字中必须包含一个相同的字,从而保持家族的血脉和传承。这种文化在日本各大武士家族中尤为显著。例如,织田家和武田家的“信”、毛利家的“元”、北条家的“时”、足利家的“义”和“氏”等,都体现了这一传统。而日本的武士家族,尤其是家督的名字,更是不能没有“通字”。如果家督的名字缺少“通字”,就会引起人们对其家族合法性的怀疑。武田胜赖便因为名字中没有“通字”,而曾被许多人怀疑是否真正是家督。

在江户幕府的历史中,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征夷大将军自然也是家督,但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德川宗家的“通字”自德川家康起便定为“家”。然而,有四位江户幕府的将军——德川秀忠、德川纲吉、德川吉宗、德川庆喜——的名字中并没有包含“家”字。那么,这背后到底有何原因呢?今天我就来简单探讨一下这个话题。

首先,德川秀忠是德川家康的第三子。德川家康在天正十八年(1590年)将秀忠元服时,还是丰臣秀吉的臣子兼妹夫,因此,丰臣秀吉赐给他家族的“秀”字,作为其名字的一部分。那时,德川家康还未完全统一日本,家族的“通字”尚未正式确定,所以德川秀忠的名字是“上秀下忠”。在当时,德川家族的通字主要是“忠”和“康”,因此,秀忠的名字被定为“秀忠”。然而,随着关原之战的胜利,德川家康逐步完成了统一大业,他开始确立江户幕府的法统,并决定将“家”作为德川家族将军的通字。此时,德川秀忠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,改名显然不太合适,而且江户幕府的权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丰臣政权的延续。因此,德川秀忠并没有改名,且直到丰臣家灭亡后,这个名字依旧没有更改。

展开全文

接下来是德川纲吉的情况。德川纲吉是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弟弟,家纲去世后,他作为外藩的继承人登上了五代将军的宝座。因为他是通过“外藩入继”的方式继位,因此,他需要借助德川家纲的名义来增强自己的合法性。而德川家纲的名字“纲吉”早已被确立,德川纲吉继位后并未更改自己的名字。这是为了巩固其政权,并避免争议,保持家族的一致性。

然后是德川吉宗的例子。德川吉宗继位时年仅八岁,而当时德川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局势。为了稳固统治,吉宗需要借助德川纲吉的名声和威望,因此他的名字便取自“纲吉”这一赐讳。德川吉宗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,推行了“享保改革”,但由于他是外藩入继的家督,且是通过赐讳继位,他的名字也自然没有更改。

最后,德川庆喜继位的背景更为特殊。庆应二年(1866年),江户幕府在第二次征长战争中战败,政权的衰败不可避免。年仅二十岁的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在战后忧愤而死,且没有留下后嗣。于是,一桥家主德川庆喜继位,成为江户幕府的末代将军。在这个极为动荡的时期,外藩入继的德川庆喜并没有心思去改名。毕竟,幕府的衰退已成定局,且其父辈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,没有必要再做改动。

总结而言,德川秀忠之所以没有改名,是因为当时江户幕府刚刚成立,依然深受丰臣家政权的影响。德川纲吉、德川吉宗和德川庆喜则都是通过外藩入继的方式继位,他们继位时的名字大多来源于先代将军的“赐讳”,为了增强自己的合法性,他们也没有改名。因此,江户幕府的四位将军名字中缺少“家”字,正是历史背景和家族继承制度的特殊产物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