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,肠道掌管着70%以上的免疫细胞,同时它又是人体最繁忙的器官,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。
目前认为,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。
人类多种疾病和肠道菌群失衡有关
“肠道菌群是代谢和疾病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,它不仅是基础研究,而且跟我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。肠道菌群不仅可以改变人体的免疫系统,还可以调控人体代谢。”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蓬在一次研讨会表示。
在2015年、2016年诺贝尔奖医学组的提名中,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I.Gordon教授的“肠道菌群研究”均是有力竞争者。
Jeffrey I.Gordon教授和他的团队,通过细致研究,揭示了人与肠道微生物间的复杂关系,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、肥胖症、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。
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,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大脑,在人体肠道中,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,这一数量比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还多。
肠道内的菌群又分为共生菌群、条件致病菌群、致病菌群等多个类别。
如今,科学家已经清楚地知道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的作用,比如帮助人体进行食物消化、营养吸收和能量供应。
进一步,通过这些功能,肠道微生物又调控着人体的生理功能,甚至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。当人体内肠道菌群平衡时就是“东方压倒西风”,共生菌群抑制、消灭致病菌,大家和谐相处,反之,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。
目前,众多类似于Gordon教授这样的团队,都致力于搞清楚肠道微生物是怎样影响人体(宿主)的生理代谢,以及这种代谢对健康产生影响的机制,此外,还有我们的饮食结构会如何影响到体内的肠道菌群。
应该说,目前的研究仍然较为初级,但即使是这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已经足以让人兴奋不已。
比如说,有研究表明,与正常个体比较,肥胖个体肠道中厚壁菌门比例较高;当肥胖个体变回正常体重时,其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比例则与正常个体变得较为相似。
科学家推测,肥胖人群肠道内的微生物能让机体从膳食中“捕捉”更多的能量,最后就是这些能量经过转化,造成脂肪过度积累。
众所周知,类似于糖尿病这样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。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数据,全球糖尿病的患者人数为4.15亿,患病率8.8%,中国糖尿病患者数为1.10亿,居全球首位,同时,还在以每天增长1.5万例的速度在爆发。
高热量、高脂肪饮食、缺乏运动无疑是导致糖尿病主要的环境因素,虽然营养学家早就反复告诫大家要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,但能做到的人并不多。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,公众每天都应摄入一定的杂粮,并吃够至少1斤蔬菜和半斤水果,以保证维生素、膳食纤维的摄入。
但根据调查,中国城市居民中有40%基本不吃杂粮,日常吃进去的蔬菜大概只有推荐量的一半,水果更是不到一两,而从饮食中摄取膳食纤维平均仅为10克,远低于《指南》推荐的每人日摄入量35-40克。
呵护肠道,做好这2点
肠道健康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,呵护肠道健康就是在守护长寿之路,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?
补充益生菌
肠道菌群的稳定关乎到身体方方面面,特别是保持有益菌的优势比例。
肠道菌群稳定,有益菌占优势地位,将肠道内免疫细胞充分激活,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长,体内的免疫屏障将会更加坚固。
如果肠道功能不好,外来的细菌病毒和肠道内存在的有害菌“勾结”,人体也会随之出现腹泻、腹痛、感染等多种问题。
不妨试试补充益生菌呵护肠道健康,不仅能保持消耗系统的稳定运行,还能增强免疫力。
补充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是最被低估的营养素,它既可以减重、增加饱腹感、还可以帮助维持血糖稳定、帮助大便通畅、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。
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被肠道微生物发酵,产生短链脂肪酸,有助于增加有益菌,减少有害菌,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。
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食物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,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明显降低,所谓“生活越来越好,纤维越来越少”,肠道问题越来越突出。因此,补充膳食纤维迫在眉睫!
图片来源:摄图网
本视频/资讯/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使用,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,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,如有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。如需转载,请在公众号下留言。
每天动动脑,身体不易老
看图猜成语:
在留言区,留下你的答案吧
(上一期答案:失眠)
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
一起来猜猜猜!
原标题:《肠寿=长寿!肠道健康,远比你想的更重要》
阅读原文